日本在线不卡一区,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真正全免费视频a毛片,国产精品二区页在线播放

歡迎訪問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官方微信|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cpem標語
   
2024無人機
智創獎
  • 金智信息
  • 國電南自
  • 深圳普宙
  • 聯想
  • 國網信通
  • 艾睿光電
當前位置:首頁 > 智慧風電

寫在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之際:春風幾萬里 綠意染山河

2024-07-03分類:智慧風電 / 智慧風電來源:中國電力報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6月30日,隨著國電電力陜北錦界光伏100萬千瓦、寧夏電力靈紹直流配套光伏100萬千瓦等一批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項目陸續并網發電,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

從發展分布式光伏項目到推動風光大基地建設,從探索深遠海漂浮式風電技術到攻克超高海拔風電建設難題……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已建成新能源場站2400余個,展現了國家能源集團推動新能源裝機跨越式增長、聚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實力與擔當。

更快

綠色發展唱響雙碳時代奮進曲

作為國內最大的一次能源供應企業,國家能源集團積極響應雙碳戰略,提出了“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裝機9000萬千瓦,力爭1億千瓦,“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0%的目標,舉全集團之力,多元化、快速化、規模化、效益化、科學化發展新能源。

為保證發展戰略目標落實,國家能源集團不斷優化新能源開發布局,按照“宜風則風,宜光則光”的原則,統籌推動風電、光伏建設,實現均衡發展,在大江南北吹響了新能源建設的號角。

——堅持陸海并舉,加快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積極儲備深遠海項目資源。

建成山東渤中、半島南及浙江象山等一批重點海上風電項目,以及江蘇、山東、浙江等3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實現海上風電裝機突破500萬千瓦,確立了海上風電開發國內領先地位。

——立足區域資源稟賦,推動集中式與分散式項目并進。

在“三北”地區積極推動風光火儲大基地開發,通過寧夏騰格里、甘肅巴丹吉林等沙漠、戈壁、荒漠大基地項目建設有效帶動風光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6月底,國家能源集團列入國家第一、二、三批沙戈荒大基地項目中,已投產1315萬千瓦,在建1130萬千瓦,規劃布局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6個;在西南地區統籌推動水風光綜合開發,規劃建設大渡河、金沙江上游川滇段等清潔能源基地,實現水風光發電協同互補和聯合運行;在中東南部地區重點推動集中式、分散式項目就地就近開發,實現新能源產業上規模、上效益。

——結合國內外綠色發展趨勢和企業發展需要,不斷深化能源領域國際合作。

建成南非德阿風電項目、希臘色雷斯風電項目等一批風電項目,中標印尼卡朗卡德斯10萬千瓦漂浮式光伏電站項目。走出國門的10個新能源項目場站,不僅為希臘、澳大利亞、南非等5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也在當地環境保護、教育醫療、社區發展、平等就業等方面作出了表率,打造全球可持續能源合作典范。

21.6%、24.4%、29.7%……2021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比重以年均約4.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至今已達到31.4%,其中風電規模6228萬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規模4213萬千瓦,實現跨越式增長,助力該集團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40%,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

這1億千瓦新能源裝機,每年可發綠電2000億千瓦時,供6000多萬戶家庭使用,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6000多萬噸,為推動低碳轉型提供了綠色動能。

更穩

“新”火聯營開啟靈活高效新篇章

建起來是基礎,發得穩、用得好才是關鍵。

隨著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發展,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風、光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8%。

在能源結構調整和減碳效果逐步顯現的同時,讓綠色電力更好地服務經濟民生,成為國家能源集團奮斗的新課題。

為降低新能源因波動性、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特點給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的影響,國家能源集團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氫儲交叉耦合、煤電與新能源聯營等發展方式,有效解決消納等問題。

一方面,全面謀劃煤電與新能源聯營項目,在新能源大基地配套建設調節性煤電,積極推動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增強系統靈活性、適應性。2023年,共完成1740千瓦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調峰能力增加260萬千瓦,為電力系統提高穩定性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堅持多元儲能建設布局,加強新型儲能技術研究,探索建設多類儲能示范工程,通過拓展深化“新能源+儲能”電站、發電側獨立儲能等多種儲能項目,有效平抑新能源波動的影響,滿足新能源靈活調節需求。今年1月21日,國家能源集團開工建設全國首個熔鹽儲熱替代電化學儲能科技示范工程項目。3月31日,寧東復合光伏基地項目配套儲能二期100兆瓦/200兆瓦時儲能電站成功并網,成為國內建成投產的規模最大的構網型儲能電站。2022年11月,“飛輪儲能+火電聯合調頻”等項目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截至2024年3月底,國家能源集團建成運營新型儲能電站75座、容量177.253萬千瓦/344.086萬千瓦時,讓新能源在負荷平段所發“富裕電”得以在電力負荷高峰期釋放出來。

此外,在寧夏寧東,河北赤城、尚義等地,國家能源集團對綠電制氫項目的探索,也為大規模新能源跨地域、跨時間靈活調節提供了解決方案。其中,張家口尚義風光耦合制氫示范項目填補了我國兆瓦級大規模風光耦合制-儲-用氫系統運營示范工程空白。

不僅要加快構建穩定可靠、多能互補的新能源體系,也要將新能源項目轉化成經濟效益。國家能源集團增強數字賦能,開發新能源智慧管理、智能建設、智能運營、智能維護,挖掘價值潛力。新能源“一區域一集控”等項目,構建起了面向多運營主體的新能源集控體系,實現區域集中模式下新能源場站功率預測統計、運行監視等全流程管理功能,讓新能源發電可觀、可測,讓區域調度協同能力真正轉化為資源效益。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還積極參與綠電綠證交易,2023年實現交易規模同比翻一番,其中,國華投資、龍源電力在冀北區域參與綠電交易2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7%,有效減少棄風8.2億千瓦時;浙江售電與青海新能源達成省間雙邊綠電交易,江蘇售電與山西新能源成交省間集中競價綠電交易,實現“三北”光伏“點亮”華東燈火;陜西、新疆、山西、蒙東等地新能源與內部用戶開展綠電交易,助力國家能源集團2023年全產業實現100%綠電消費。

更強

創新創造邁出耕耘探索新路子

2024年6月28日,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平臺“國能共享號”在福建投產,在浮式海上風電領域開創“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的海洋經濟開發應用新場景,為深遠海綠色能源立體化開發、海洋資源集約利用提供技術儲備。

立足我國國情,國家能源集團以大項目建設帶動技術創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像這樣具有重大行業影響力的“首臺套”“首突破”“首批次”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一批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動風電光伏實現發展模式創新。

自上世紀80年代,國家能源集團便在風力資源豐富的三北地區開始風電領域的研究與布局。1991年建設的達坂城二場是國內最早建設的風力發電場之一。并網以來,該風場陸續投運國內外各類型機組超150臺,被業界稱為“中國風電發展的搖籃”“風機博物館”。

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風電技術和設備的過程中,國家能源集團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技術體系,并將風電項目推廣到安徽等中低風速的內陸省份,建成我國首座大型內陸低風速風電場——安徽來安風電項目,有力推動了我國內陸低風速省份的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

在大地耕耘的同時,國家能源集團又將風電開發的目光投向了遼闊的大海。2010年在江蘇如東建成世界首座潮間帶海上風電場,成為我國海上風電事業的起點。該風場先后安裝的10個廠家的19種機型,為我國風電從陸地邁向海洋提供了“試驗田”。

如今,國家能源集團在深遠海和超高海拔地區,建成投產的深遠海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超高海拔那曲風電項目,正持續引領風電技術發展。

在耕耘瀚海、推動沙戈荒大基地建設中,國家能源集團發揮重大工程項目需求牽引作用,積極探索、應用先進技術,加快設備更新升級,以市場需求促進新能源上游產業發展,助力新能源相關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走進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二期北區100萬千瓦光伏項目,這里所有光伏組件均采用擁有更高光電轉換效率的N型575Wp,不僅有效提升了基地項目單位面積發電效率,也為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提供助力。

在內蒙古西部碧藍如洗的天空下,光伏板一望無際,鄂爾多斯采煤沉陷區300萬千瓦光伏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科技創新為這一沙戈荒大基地建設更添“加速度”。項目與上游企業合作,創新提出了大規模應用一體化組件支架技術方案,改變了光伏區施工以人力為主現狀,安裝效率提升達25%,為同類型能源基地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碧海追風天更藍,大漠逐日水愈清。血液中流淌著燃燒自我的品質,腦海里縈繞著綠染人間的夢想,國能人創建世界一流清潔低碳能源科技領軍企業的信念越發堅定,這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是對綠水青山的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國電力設備管理網  ? 2016 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49902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