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灰沉沉的天空中夾雜著刺骨的寒風,在清鎮市后午路后坤線1號桿處,一架無人機從地面自動緩緩升空,朝著后坤線1號桿線路方向徑直飛去,完成后坤線巡視后掉頭沿線返回。隨著無人機拍攝的現場照片成功回傳到后方平臺,貴州電網首個配電網無人機自主巡視試點任務在清鎮取得圓滿成功。
“解放雙腳”為基層減負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配電線路是否能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用戶的用電體驗,如何快速高效獲取配電線路的運行狀態,對于確保配電線路安全穩定日趨重要。然而貴州鄉村地區山脈眾多,重巒疊嶂,配電線路茂密叢林“交織”,給巡視工作帶來諸多挑戰。
為深入推動配電線路智能運維水平與能力提升,2020年,貴陽清鎮供電局引進了無人機巡視技術,配電線路進入了無人機巡視時代。
“2020年以前,還是傳統的人工巡視模式,費時費力,成本高、質量不齊、效率不高。”貴陽清鎮供電局配網綜合班經理劉文浩介紹,以一條10公里的10千伏線路巡視為例,傳統人工巡視一般是2到3人一組,至少需要2天時間才能完成。使用無人機巡視,10公里的線路僅需2個人,4個小時便能完成,解放了雙腳、減少了人力也縮短了時間,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據介紹,通過無人機進行配電線路巡視,能夠更準確地發現隱患問題,并及時通知相關部門進行消缺處理。無人機還可以對配電線路周圍的樹木、建筑進行排查,防止出現違章建筑和植被,從而更好地保障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預防惡劣環境對線路巡視造成的影響。此外,無人機線路巡視相對于人工巡視而言,巡視范圍更廣、更全面,能夠從多個角度進行巡視。遇到雷擊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故障時,無人機可以在空中及時發現故障位置,顯著提高了巡視質量和巡視效率,減輕了巡視人員的工作負擔。
“釋放雙手”提高巡查質量
盡管無人機在檢測電力線路缺陷方面已經展示了許多優勢,但它們自身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視。比如,風速過大、雨雪天氣、暴風和雷擊等天氣因素造成監測的不確定性。此外,無人機還受到航空管制和障礙物的限制,無法進行全天候監測。
“在使用無人機巡視線路的過程中,由于配電線路多分布于山區,無人機飛行在高空,我們飛手對線路和環境不熟悉,經常出現通道復雜、信號差、無人機‘炸機’掉落叢林間等情況,還得找供電所熟悉線路和地形的工作人員帶路及幫助尋找無人機,嚴重阻礙了巡視工作的進度。”清鎮供電局專業飛手鄭佳說。
如何解決這些弊端問題,成為配電線路巡視工作的一塊“心病”。能否通過某項技術使無人機不需要人工操作便能實現自主飛行開展巡視工作呢?
于是2022年,清鎮供電局成立了第一支智能作業隊伍,在貴陽局智能作業中心的支持下,開始探索找出一個能“解放雙手”、以機代人的線路巡視方式,經歷兩年,仍然沒有新的突破。
今年3月初,廣東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與貴陽供電局就線路整治進行結對攻堅后,根據“優東提西、強地帶縣”工作部署,由廣東電網公司選派來自廣州、中山、江門、韶關供電局的5名同志“組團式”到清鎮供電局掛任實職2年,開展結對攻堅幫扶工作。掛職干部的到來,隨即也帶來了好消息:深圳供電局年初輸配線路無人機機巢聯合自動巡視技術取得成功,使用的是點云采集技術,正好與我們在開展的工作一拍即合。
掛職干部立即聯系貴陽局智能作業中心,尋找快速推進無人機自主巡視的方法,也加快了航跡驗證的步伐。通過點云采集,將轄區內具備無人機自主巡檢條件的44條線路1013公里開始進行手動驗證及線路航跡修正,10月份逐條線路完成航跡的驗證工作。
“從點云采集到審核、采集再審核這一操作就反復了數千次,再到航跡驗證、航跡修正、修復再驗證,無數個驗證場景,各種型號的無人機實驗,炸機、修復、申領、炸機、修復,來來回回,研究小組人員一次次反復試驗,其中的辛酸苦辣至今仍記憶猶新。”劉文浩說。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12月5日,在清鎮市后午路后坤線1號桿處,電腦系統遠程下發任務,現場僅需“一鍵起飛”,無人機無飛控自主緩緩升空,調整方向沿著線路航跡向遠處飛去,配電線路的巡視畫面清晰地回傳到電腦系統,20多分鐘后,巡線任務結束,無人機從最后一基任務桿直線返回起點。至此,無人機自主巡視配電線路任務圓滿完成,成為了貴州電網首例。
“強勁引擎”邁向新時代
與傳統無人機相比,傳統無人機巡視是由人工遠程操作,對線路周圍的環境不清楚,容易導致無人機與其他障礙物發生碰撞致使機毀,且巡視線路不全面、拍攝的圖片和視頻不夠清晰。而無人機自主巡視,是按照設定好的線路航跡開展巡視工作,對線路的拍攝精確度更高、畫質更清晰、操作更安全。不僅能夠減少運維人員外出巡視產生的車輛油耗,還能同時消除人員往返現場及現場巡視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風險,實現了效率、安全、效益三提升,為實現電網精細化立體式巡視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一技術的應用還將促進電網的數字化轉型。在過去,電力設備的檢查需要依賴人工操作和實地巡查,工作強度高且效率有限。而現在,借助無人機無需手動操作飛控的簡易性,巡視工作不僅速度更快,數據的采集和回傳也變得更加全面和科學,從而為電力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例如,實時數據分析能夠迅速發現放電痕跡、過熱變色等安全隱患,及時反饋,實現故障預警。這一過程的重構極大地提升了電網運維的智能化水平,使得數據共享與分析變得更加高效。
“這一創新舉措,標志著貴陽清鎮供電局電力領域監控和維護手段的顯著提升。”貴陽清鎮供電局總經理陸海應說,利用無人機自主巡視技術對配電設備進行全面“體檢”,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了新的技術保障,更推動了整個行業向著智能、高效、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配電線路無人機自主巡視技術,有望成為電網事業邁向新時代的“強勁引擎”。(王平 楊麗莎)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