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安全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應急管理體系是電網安全的重要防線。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全力推進應急管理、新一代應急指揮系統應用、自然災害應對、社會搶險救災電力支援等工作,成功應對多次嚴重雨雪冰凍、超強臺風、地震地質災害影響,為守住大電網安全生命線和民生用電底線夯實基礎。
響應迅速
全力應對嚴重自然災害
“天氣多云,溫度零下7攝氏度,風力3級,桿塔、導線無舞動,無覆冰,一切正常。”11月26日中午,吉林松原供電公司觀冰流動巡視小組成員曹輝和孫連雙手持望遠鏡和紅外測溫儀,踏著厚厚的積雪,對輸電線路進行觀冰駐守和流動巡視。
11月24日16時和25日14時,吉林省氣象臺先后發布暴雪藍色預警和寒潮橙色預警,吉林省多地出現雨轉雨夾雪轉大到暴雪天氣,氣溫大幅下降。松原市氣溫驟降16攝氏度,部分縣域的供電設施面臨覆冰中等風險。
針對強雨雪降溫天氣,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迅速啟動省、市、縣三級雨雪冰凍應急響應,發布雨雪冰凍災害藍色預警,組織人員加強線路和設備運維,多措并舉保障電力可靠供應。松原供電公司依托“電力+氣象”合作模式,建立“一線路一觀冰點”,調配21臺無人機及相關飛手駐守高風險區域供電所,部署網格化主業搶修隊伍58支407人,專業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全力確保安全可靠供電。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大力推進應急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著力建強應急預案、機制、力量、保障、支撐“五個體系”,建立防災抗災優先、搶險救災托底、電網為本、民生為要的“防、搶、保”機制,持續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災前預警更精準
6月30日至7月2日,湖南平江縣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雨量最多的汛情。國網湖南電力迅速響應,6月18日啟動防汛Ⅳ級響應,24日將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組建工作專班,統籌值班值守、信息研判、會商調度等工作,全面提升指揮效率;建立“早會商、午調度”工作機制,在應急響應期間常態召開每日視頻調度會,統籌全省電力防汛工作;發揮國網湖南防災減災中心專業優勢,依托800萬億次每秒超算平臺發布預警信息350余條,分析地質災害、洪水淹沒災害風險,精細預警可能受災區域及具體設備。
災中救援更及時
10月31日夜間,福建莆田秀嶼南日島、湄洲島,福州長樂區、晉安區,以及平潭島的最大風速達14至15級,強大的風力導致部分地區電力設施受損。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跨市調派17支467人配電搶修隊伍,調配12輛發電車、2輛排澇車、4臺排水方艙等應急資源支援福州、莆田地區;同時,向29座小型海島預置搶修隊伍29支135人,配備發電機36臺,為第一時間開展設備故障搶修贏得了寶貴時間。
災后保障更充足
11月24日7時53分,內蒙古自治區霍林郭勒市發生4.3級地震。為做好震后供電保障工作,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在傳統人工巡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無人機巡檢等科技手段,對震區范圍內配網設備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重點針對配電線路及桿塔基礎等開展特殊巡檢,動態跟進電網設備運行情況,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8月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鎮區域突發山洪泥石流災害。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甘孜康定)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緊急行動,為災民安置點的新建帳篷安裝照明設備。湯衛 攝
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快速開展搶修、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應急救援……在科學的應急管理模式下,國家電網災前預警準備、災中處置救援、災后安全保障環環相扣,有力保障了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防災應急體系成功應對了多次嚴重雨雪冰凍、超強臺風、地震地質災害影響。
強化演練
提升區域應急救援和保障能力
12月3日,在國網華中分部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華中區域主基地,2024年華中區域應對雨雪冰凍極端天氣聯合應急演練正在進行。
“現已與國網電力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機組集結,全員就緒,即刻起飛。”在科目一直升機轉運及科目二“斷網”通信恢復演練現場,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應急救援基干分隊隊長李皓向國網湖北電力安全應急辦報告。
他們正在模擬在交通中斷、通信中斷、電源中斷的情況下,使用直升機將2名應急基干分隊隊員以及應急衛星通信裝備與物資運送到指定區域。
聯合應急演練以華中區域出現罕見雨雪冰凍天氣為背景,圍繞極端天氣下輸變電設備融除冰應急處置等7個實戰科目開展,檢驗了各單位在應急響應、協同作戰、快速恢復等方面的能力。
新一代應急指揮系統輔助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演練、密集輸電通道森林草原火災應急演練、迎峰度夏暨大面積停電事件聯合反事故演練……
國家電網立足防大災、抗大災、搶大險,構建“全天候、現代化”應急體系,圍繞設備火災、網絡攻擊等情景開展示范性演練、試點檢驗性應急演練、空地協同應急聯訓,分區域組織基干分隊互訓互練,強化應急處置后評估,加強預警響應和應急響應,夯實“防”的基礎。
“應急演練能檢驗迎峰度冬期間電網應對雨雪冰凍災害等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可以驗證我們對潛在風險、突出問題的應對能力。”國網吉林電力安監部應急管理處處長耿斌說。
此外,建設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提升支撐保障能力,也是國家電網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國家電網有序運轉電力應急基地和應急研究中心,加強區域性跨企業協調聯動與資源調配,推進先進管理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進一步建立健全區域電力應急資源庫。
華中區域主基地是國家能源局布局的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之一,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用。該基地集搶修、實訓、指揮等多功能于一體,具備配電、變電、信息通信等多個專業的應急技能培訓條件,可高效調配應急資源,有效提升應急工作效率。
基地建設采取“1+N”模式(圍繞1個主基地,整合國網空間技術公司仙桃基地、國網湖北電力荊州融冰基地等“N”個功能區)。主基地有6個實訓區域、2個培訓裝備倉庫、2間多媒體教室和1個應急指揮中心。
“華中區域主基地可模擬開展雨雪冰凍、洪澇等自然災害處置,提升應急基干隊員水域救援、高空救援等應急處置能力,從而有助于提升華中區域應急搶修水平。”國網湖北電力安監部應急保衛處處長盧國偉介紹。
今年10月,華中區域主基地舉辦了第一期輸配電專業應急技能培訓班,來自湖北省14家地市供電公司的應急基干隊員參加了培訓。“我們邀請了武漢藍天救援隊、同濟醫學院和國網湖北電力的應急技能專家,對水域救援、應急供電照明、緊急救護、無人機應急處置等應急技能進行教學,不斷提升應急基干隊員綜合能力。”華中區域主基地培訓工作負責人曾超說。
科技賦能
變“被動搶險”為“主動防災”
11月13日至15日,2024中國國際應急管理展覽會在北京召開。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展臺,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新一代應急通信與單兵裝備、電力北斗精準位置服務網、災害防治管理平臺系列產品成果精彩亮相,贏得了應急管理、地震及礦山安全等領域專業觀眾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如何用科技的力量,構筑起生命的防線?智慧應急是一個答案。為貫徹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規劃,進一步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推動公司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能力現代化,國家電網于2021年8月啟動了新一代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工作。
以新一代應急指揮系統(ECS)為抓手,國家電網打造了“空天地”立體化應急平臺,加快形成包含監測預警、應急巡檢、搶修搶建的全鏈條應急保障能力,強化應急流程管控,提升應急需求響應及時性和精準性,在各類重大活動保電、電網重要時段保電、極端天氣保電等工作中發揮了支撐服務作用。
在國網安監部的指導下,國網信通產業集團針對大范圍災害應急處置現場斷電、斷網及車載設備無法及時到達等極端情況,開展方案設計、裝備研發、集成測試、試點驗證等工作,形成了以“超小型便攜衛星站+無線寬帶網格網通信設備+便攜式融合調度一體機+個人終端”為核心的應急通信及單兵裝備產品,以及系統解決方案。
由“被動搶險”向“主動防災”轉變,科技創新是最有力的手段。科技力量貫穿“防、減、救”全鏈條,提升預報預測、防汛救災、搶修復電質效,也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
●在河北,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基于“電網一張圖”,貫通企業級氣象數據服務中心實時天氣、氣象預報、微氣象等數據,構建電力“防災一張圖”場景,可按照天氣情況細化預警區域,形成設備預警清單并自動派發,輔助供電員工及時開展防災防范、特巡特護、運維搶修等工作,做好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目前,電力“防災一張圖”場景已在秦皇島供電公司試點應用,可輔助供電員工快速定位故障風險點位,定位準確率達到98%。
●在浙江,浙江省能源監測中心和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共同運營的浙江省能源大數據中心開發了浙江省企業安全生產用電監測分析系統。企業安全生產用電監測分析系統可監測浙江全省1574家高危行業企業生產用電情況,并結合浙江應急管理廳系統相關數據,在線自動分析企業安全生產行為,輔助應急部門精準救援、防災減災。
●在四川,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推動“電力災備島”項目研究,即探索在重要保供電任務點位及關鍵時段應急高風險地區提前部署相應的應急設備及應急指揮中心,精準提供電力保障服務,具備孤島通信、微網供電、應急照明、立體指揮、靈活組建等功能,可統一接入成都供電公司電力應急指揮系統,配合政府前線指揮部門協同作業。
以“科技之智”賦能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是構建中國特色大國應急管理體系的迫切需要。在先進應急技術裝備、災害精準監測預警、應急輔助決策、電網智慧應急等方面,國家電網將持續開展科研攻關與創新突破,不斷推進應急科技自主創新,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