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深圳前海三大“電鴻”全域綜合示范區完成基線版場景驗收。
在珠海橫琴“電鴻”示范區,澳門新街坊小區改造后的電表均顯示了“電鴻”字樣。工作人員對著電表一掃一碰,電表的信息就傳送到了手機端。1300多戶澳門“新橫琴人”只需在“南網在線”APP上動動手指,便可獲取豐富的用電信息和節能小貼士,并能夠線上辦電,實現“一次都不跑”,當地居民生活用電更加便利。
三大“電鴻”全域綜合示范區的建成,對“電鴻”生態拓展具有重要意義。南方電網公司廣泛聯合頭部企業、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自去年10月上線以來,“電鴻”系統已適配電力行業物聯終端150多類,預計到2025年底,覆蓋終端規模可超億級。
“電鴻”是南方電網公司基于開源“鴻蒙”與開源“歐拉”基礎上自主研發的行業首款電力物聯操作系統。作為新一代面向電力行業終端的國產系統,“電鴻”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了統一架構,實現了設備即插即用、海量數據互聯互通,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大規模物聯設備接入和運行維護完成關鍵技術積累,在助力我國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自主可控上邁出堅實一步。
以“電鴻”全域綜合示范區為例。示范區建設涉及芯片、操作系統、傳感、終端、通信、安全、平臺、應用等全鏈條多領域多場景,全面展示了“電鴻”萬物互聯、即插即連的貫通效應、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效應、電碳和電算的融合效應,技術難度大、過程機制復雜、專業跨度大且耦合性強。
“此前的軟件系統種類多,協議、規格都不一致,很多硬件設備不兼容。”南網數字集團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硬件研發部經理杜韶輝打了個比方,這就跟電腦系統是一個道理,兼容越多程序的系統自然就越能為市場所認可。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全面參與了“電鴻”產品整體規劃設計、架構設計、系統研發和軟件測試過程。“‘電鴻’項目是一個為提升整個電力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而長期發展的項目。”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電鴻”項目會繼續加大對操作系統方面的研究,包括操作系統關鍵技術、操作系統標準、操作系統實時性、安全性和穩定性等方面以及電鴻操作系統的智能化應用研究。
在三大“電鴻”全域綜合示范區,“電鴻”在工業物聯網間架起了一條隱形的高速公路。從“電鴻”遠程OTA升級“視聯網”,到“電鴻”營業廳智慧辦電;從融入“虛擬電廠”接入車網互動,到“雙碳大腦”電碳監測;從賦能對澳門供電海底隧道無人巡檢,到打造園區級零碳示范標桿,處處涌動著“電鴻”產業生態促進能源發展的磅礴力量。
當前,已有300家產業鏈廠商加入“電鴻”生態,涵蓋主流芯片、通信模組、終端設備等,形成跨電力、多領域良性、協同發展的開源生態環境,滿足客戶、產業伙伴共創共享,成為以科技創新拉動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以電網臺區終端管理場景為例,依托生態開發模式,威勝、大華、四方等12家生態企業已陸續開發上架68款APP,預計年底前將有數十家供應商上架百余款APP。”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萬物互聯,不只是技術賽道的較量,更是生態擴圖的盛大展演。“‘電鴻’服務于未來產業發展,成熟的操作系統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要讓技術與生態‘雙向奔赴’。”杜韶輝說。
“‘電鴻’的未來發展充滿潛力。在數字電網、分布式能源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下,電鴻操作系統有望成為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平臺。”“電鴻”產業鏈廠商——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對此充滿期待。
上一篇:虛擬電廠的法律監管體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