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作為能源轉換的關鍵環節,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一環。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能源新業態的重要領域。加大儲能技術的研發力度有助于我國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搶占有利地位,目前,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并涌現出一批創新協作、勇于奉獻的科研工作者。
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鐘發平博士以“科技報國”為使命,長期從事綠色二次電池、電池關鍵材料及電化學混合儲能的應用理論研究和工程化開發,從“研究開發”到“工程化”再到“成果轉化”循環往復,螺旋式攀登。他重視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倡導跨學科協同創新,持續推進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
隨著新能源與儲能的蓬勃發展,實現電池從原材料生產到退役回收的綠色循環,事關環境保護與鋰資源保障,成為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課題。在鐘發平引領下的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日與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訂《“多金屬聯產新工藝示范中試平臺項目”入園合同》。據了解,該項目聚焦鋰云母提鋰和退役電池回收利用,依托鋰云母精粉&電池回收黑粉材料多金屬聯產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具有多金屬聯產、高鋰收率、低能耗、低渣量、低水耗的創新工藝,可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有效解決退役鋰電池回收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職業健康危害,助力構建從自然礦山(鋰礦提鋰)到城市礦山(電池回收提鋰)的產業閉環。
正在打造“電池之都”的郴州,氧化鋰儲量超500萬噸,是名副其實的能源高地;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國儲能材料及儲能系統集成技術領域的首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此次“入園項目”的落地,對于推動綠色鋰云母提鋰技術的工程化、產業化開發,提高鋰資源利用率,解決能源回收難題和痛點,保障儲能產業鏈穩定,具有重要的行業價值和社會意義。